日期:2016-3-11(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占坑班”为何禁而不绝_河南网
有时候,老百姓的遣词造句真是生动到令人惊讶的程度,比如“占坑班”这个词。这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是指,一些公立学校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目的在于选拔优秀学生升入初中。进了这种班,就相当于向重点中学预约了一个位置,占了一个“坑”,所以“占坑”之名可谓形象到家了,极富神韵和表达力。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曾一纸“叫停令”,关闭了各重点中学的小升初“占坑班”,甚至一再声明,若有示范学校胆敢“越线”,将直接取消“示范”称号,严加惩处。然而,最近,媒体的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的“占坑班”禁而不绝,或转移阵地,或更换招牌,继续经营着“占坑”的生意。 “占坑班”本质上就是一种择校,当然与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内容格格不入。不过,令人尴尬的是,“占坑班”的兴起恰恰是义务教育公平化努力的一个副产品。像北京地区,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后,分数作为择校标准的分量减弱,结果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取而代之,蜂拥而起。时间一长,相关产业链就肆意蔓延,盘根错节了。 但凡一件事情形成一定规模,就会有专业化的趋势,就会产生一些专业术语。“占坑班”就是家长们在长期经验基础上发明的术语。由这个词汇,家长们还演绎出了一些更为“专业”的术语,比如“金坑”(指名校培训机构所办的“占坑班”)、“万能坑”(指知名社会培训机构所办的“占坑班”)、“蹲坑”(指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占坑班”)等。这些稀奇古怪的术语,颇有搞笑的意味,但实际上透露出家长们为择校而忙碌的忧心和操劳。 既然“占坑班”伤及教育公平且连累无数家长,为何禁令之下却是“春风吹又生”?究其根本,这与义务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非均衡性分配紧密相连。“占坑班”想占的是什么?想占的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在目前状况下,一个地区或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就那么多,相比于需求乃是杯水车薪。僧多粥少,就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家长们为求孩子好的发展和前程,拼命挤占重点学校的“坑”;另一方面,重点学校为壮大自身品牌、获得更多支持,也大力包揽尖子生,并不甘心招收一般生源。于是,优秀生源更多地进入重点学校,重点学校更多地拥有优质资源。如此循环,竞争越激烈,“占坑班”的生存空间就越大。 有家长戏言,“占坑班”是种萝卜,重点学校是拔萝卜。学校想要“拔”,家长希望“被拔”,在双方需求的助推下,“占坑班”恐怕一时半会儿还禁绝不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纵。恰恰相反,“占坑班”越是禁而不绝,就越说明教育均衡的实现任重道远,就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