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鹧鸪蛋的营养价值 >> 正文

戏曲里的故事

日期:2017-12-13(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今年是“千古奇丐”武训逝世120年周年,在武训的故地上演了大型戏曲蛤蟆嗡——《武训舍情》,赢得全国戏曲专家连连称赞。创作团队通过创新故事,不仅抢救了濒危的地方戏曲,也为宣传起到一定作用。

  □通讯员 王伟 梁靖

大型戏曲蛤蟆嗡《武训舍情》剧照

  8月14日,省会大剧院演出《武训舍情》,这是济南首演,也是继6月20日在市杂技团剧场首演后的第二次演出。

  看过大型戏曲蛤蟆嗡《武训舍情》的观众都有这种感觉,嗡声嗡气的椿木共鸣,放佛将时光退回百余年前,冲突叠起、一波三折,重现了一代慈善家的离奇人生映像,也唤醒了一个地方剧种“蛤蟆嗡”的二次生命。《武训舍情》都有哪些故事,且听记者为您慢慢道来……

  历史中的传奇人物

  武训是传奇式历史人物。武训,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生在山东堂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也就是今冠县柳林镇武家庄。武训在家里排行老七,所以,这个没有文化背景的家庭给他起了一个名字:武七。武七,也叫武豆沫,他之所以后来有一个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名字:武训,是因为他依靠行乞创建了三处义学,清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取“垂训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训。

  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七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伟大”计划,到各地去行乞集资。他头发脏乱、面目污黑、烂衣遮体,却很快乐,一边走一边唱着自己编的歌谣,四处乞讨。几年下来,这个被别人看来怪异的乞丐,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黑龙江治疗癫痫哪家医院好南、江苏等地。30岁时,在馆陶、堂邑、临清3县置地300余亩。光绪十四年(1888)与杨树坊在堂邑柳林镇创办崇贤义塾,次年与了征和尚在馆陶杨二庄创办义塾,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与会门首领施善政在临清镇创办义塾。山东清廷封其为“义学正”,赐给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武训死后,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宣付国史馆立传”,建忠义专祠。

  三十年写成戏曲剧本

  《武训舍情》的剧本是由三位银发老人——郭银慧、徐士瑞、任金光创作而成,在他们眼里,武训就是奇人。三位老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冠县人,也是一辈子创作的人,浓浓的乡土情结把三人连在一起。

  看到了真实的武训,他们觉得应该用文学形式呈现这样一个曾经被冤屈的有血有肉的千古奇丐。

  接下来的30年间,郭银慧创作了多部戏剧,并且成为国家一级编癫痫病癫痫病哪家剧。郭银慧退休后,三个人聚首合肥癫痫病医院,相约创作一部武训的戏剧。经过三个人两年多的创作,《武训舍情》剧本终于呱呱坠地。

  将传奇人物搬上戏台

  为了突出特色,郭银慧、徐士瑞和任金光在这部戏曲上还有一个尝试,他们选择的是用冠县地方戏种蛤蟆嗡来演出《武训舍情》。武训是冠县历史人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癫痫病物,蛤蟆嗡又是冠县的地方戏种,二者完美结合,使得《武训舍情》戏曲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剧本到舞台同样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为了完美展现戏剧故事和地方戏种,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为《武训舍情》剧本修改及二度舞台创作搭建了主创团队,由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演出。由于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成立较晚,发展不完善,且旦角演员缺乏。省艺术研究院创作搭建了一流的主创团队,包括导演、唱腔设计、作曲、服装设计、舞美、灯光等艺术人才;组成专门学术团队,对冠县地方濒危剧种“蛤蟆嗡”进行保护性挖掘及理论研究。

  “台上的戏固然精彩,但台下的故事也许更多。演员们那些心血和汗水的付出,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会动心动情。”《武训舍情》导演周波介绍说,在剧组,他们个个都是最谦虚的学徒,力求以最完美的表现,将《武训舍情》这部戏带给家乡父老。

友情链接:

万死犹轻网 | 三菱发电机组 | 流媒体广告 | 打地基要多少钱 | 校园安全简报 | 移动套餐哪个好 | 北欧建筑风格